栏目分类
关于开丰

当前位置:开丰 > 关于开丰 >

热点资讯

徐渭:若觉人生太苦逼,劝君读读徐文长

发布日期:2024-06-09 20:42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不疯魔,无艺术。

用这句话形容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,再适合不过,他一生自杀9次,次次都手段残忍,令人发指。

有一次,他脑回路清奇到把一颗巨长的铁钉,扎进耳朵里自杀。

毫无疑问,他没死成,但耳朵却差点废了,很长一段时间,都在流脓淌水。

这是陶望龄在《徐文长集序》里讲的,他还讲,徐渭竟然疯狂到用巨锥猛刺阴囊。

当然,这不是为了挥刀自宫,而是为了自杀。

公安三袁的袁宏道为徐渭作传,文中称,徐渭有时手持斧头,把头砸破,血流满面,骨头碎了,还用手揉搓自己的头骨,发出“吱吱”的响声。

徐渭如同一个疯子,但他的才华,也是惊世的。

八大山人朱耷清高孤傲,对于徐渭,也是无声地崇拜着,把徐渭的画当成九阴真经,一声不吭埋头猛学。

郑板桥见了徐渭的画,直接变成徐渭的小迷弟,高呼“愿为青藤门下走狗”,他不仅嘴里喊,还特意刻了一枚“青藤门下走狗”的印章,画到哪儿就盖到哪里。

三百年后,齐白石成了一代大师,对徐渭也是膜拜得不行,愿为徐渭门下小跟班:

“恨不生三百年前,为青藤磨墨理纸。”

对于徐渭,我们就算看不懂他的画,欣赏不来他的字,但读他的一生,我们或许也会得到某种启示,在这世界多一些做自己的力量,不那么浮躁。

水墨牡丹图 纸本水墨 109.2cmx33cm 北京故宫藏

01

人生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组成的必然事件。

徐渭的出生,是一个美丽的误会,正是这个误会,为中国古代艺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徐渭的父亲,中年丧妻,又娶了一个寡妇苗氏为妻,苗氏嫁到徐家后,一直没有生育。

晚年的时候,老徐又纳了妻子苗氏的小侍女为妾。

那时候,一个是垂暮老人,一个是年轻貌美的女子,一树梨花压海棠,老徐倒是生命力勃发,这就有了徐渭。

徐家本是望族,但徐渭出生的时候,家道已经没落了。

更不幸的是,徐渭才出生一百来天,老父亲就去世了。

父亲没了,母亲在家里没什么地位,徐渭就很不受待见。

他天资聪颖,5岁进私塾,先生教诗,只一遍,徐渭就可以背诵下来。

8岁时,跟着老师学习八股文,下笔如有神,写文章一气呵成,老师到处夸他是天才。

到了10岁时,家产就被兄长败光了,徐家宣告破产。

徐渭的母亲,原本只是仆人,所以徐家破产后,养不起那么多人,徐渭的母亲,就被赶出了徐家。

10岁,还是一个孩子,没有父亲,母亲也因为身份卑微被迫离开,徐渭对那个世界,应该很失望吧?

生活虽然很不幸,但徐渭的人生里,还有一些温暖,母亲虽然走了,但嫡母苗氏又极其爱护他。

然而,就连这一点温暖,也在他14岁的时候,彻底失去了。

苗氏病重,徐渭感觉自己的天塌了,他守在苗氏身边,三天三夜不吃饭,悉心照顾她,希望能挽救她的性命。

然而,苗氏还是走了,徐渭唯一的依靠也没了。

孟子曰:

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
可老天这样的成全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。

幸好,他是徐渭。

榴实图 纸本水墨 91.4cmx26.5cm 台北故宫藏

02

依靠没了,人生还得继续,生活还得继续。

他埋首读书,准备科考,那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
可是对于写八股文,他是不喜欢的,除了读书,他也练武,想建功立业,报效祖国。

1537年,16岁的徐渭,第一次参加科考,连个秀才都没考上。

落榜了,不是因为文笔不行,而是因为他的文章,格式不对,不是八股文该有的格式。

落榜回家,徐渭遭受了兄长无情的嘲弄,徐渭只能忍着,忍了三年,他继续参加考试,依旧连个秀才都考不上。

落榜后,徐渭惨兮兮地给主考官写了一封信,将自己悲惨的人生经历告诉主考官,说自己人生穷困潦倒,想去贵州投奔亲人,却连路费都没有,他请求主考官再给他一次机会。

考官一看,信的文笔不错,再加上徐渭的哀诉,心一下子就软了。

就这样,徐渭参加了复试,并考上了秀才。

考上秀才,这也是徐渭此生仕途的顶峰了。

1543年,徐渭22岁,赶赴杭州,参加乡试。

落榜。

1545年,考试落榜。

1549年,徐渭28岁,落榜。

1552年,连战连败的徐渭,再一次参加考试,初试时,主考官欣赏徐渭的才华,将他列为第一名,并在卷上批:

“句句鬼语,李长吉之流也。”

意思是,有李贺之才。

但在复试的时候,他名落孙山。

他不是没有才华,只是他实在无法改变自己,去适应科举的那些要求,于是,他被科举吐了出来。

他一直考,一直考不上。

从16岁,考到40岁,从懵懂少年,考到中年,考了许多次,还是没考上这举人。

1561年,40岁的徐渭最后一次参加考试,还是以失败告终。

算了吧,既然考不上,那就不考了。

以后,就好好做自己吧,人生不是只有科举这一条路。

他没有成为仕途的一个小角色,却因此成了艺术史上的徐渭。

官场上没有了徐渭,依旧会有无数人去争,去抢,但艺术史上没了徐渭,怕是会寂寞许多。

水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165cmx64cm 北京故宫藏

03

徐渭人生的高光时刻之一,大概就是他考上秀才的时候。

绍兴富商潘克敬欣赏徐渭的才华,想将女儿嫁给他,知道徐家破产,潘克敬不仅不要徐家的聘礼,还愿意拿出一大笔钱作为聘礼,将徐渭娶过来,让他做上门女婿。

就这样,徐渭风光大嫁,入赘到了潘家。

20岁的徐渭,风度翩翩,妻子也是青春靓丽,是天造地设的一对,只是想到这倒插门的女婿身份,徐渭的心,还是很痛。

虽然岳父也很照顾徐渭,但作为上门女婿,徐渭知道,自己寄人篱下,只能小心翼翼地应付着一切人际关系,也忍受着旁人投来的白眼。

徐渭心里苦,但只能受着。

婚后三年,夫妻恩爱,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。

然而,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,生完孩子一年,妻子就病故了,徐渭回到他自己的生活里,孤孤单单,无依无靠。

此时,兄长因为吞服丹药中毒,都已去世了。

徐渭在这个世界,一贫如洗,他格格不入地向前走,一直走。

金钱,最能检验人性,有的人一旦穷过了,对金钱就会很看重,甚至会钻进钱眼子里,一心只想搞钱。

但徐渭依旧走着自己的路,穷不怕,苦也接着。

没钱生活,他就收学生,当老师,赚点生活费。

日子是艰难的,所以他偶尔写写诗,写写字,就当是对苦难生活的短暂逃离。

数百年后,徐渭画家的名声,享誉整个世界,但此时的徐渭,对画画还没那么上心,他画画,只是为了消遣。

时光,毕竟苦涩而漫长。

需要有一些东西,需要做一些事情,才能让那暗淡的日子,稍微有些光彩。

徐渭也不知道,他做这些,到底能不能赚钱,但他还是要做。

这就是命。

真正想做的事情,哪里还会问值不值得?

04

年轻的时候,徐渭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。

他想为自己的时代工作,可是他的时代似乎不需要他。

他六岁读书,也想科举及第,因倭寇横行,他还学武,想当一个将军,抗击倭寇。

可是,他时运不济,总是遇不见那个能赏识他的伯乐。

所以,很长一段时间,他都是旁观者。

倭寇越来越猖狂,频频进犯沿海地区,徐渭的故乡,也遭了祸,倭寇横行,可当地的官兵,不敢抵抗倭寇,反而欺压百姓。

真是对外一条狗,向内一条龙。

百姓苦不堪言,却不知抵抗,可徐渭这个读书人,还是有点骨气的。

有一天,徐渭讲学回家,路上遇到几个兵痞寻衅滋事,徐渭想看看,究竟是怎么回事,可兵痞却很看不起徐渭,恶狠狠地说:

“酸秀才懂个屁,小心我们揍你。”

这就让徐渭很不爽,他对朋友说,咱揍他一顿。

说干就干,徐渭叫来几个可靠的人,蜂拥而上,将几个兵痞胖揍了一顿。

无心插柳柳成荫,徐渭的这一举动,让山阴徐渭出名了,这名声,甚至超过了他多年诗词文章积攒下来的名声。

这或许是一种讽刺。

到了后来,书生徐渭,甚至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,他参与抗击倭寇,出谋划策,深入敌后探查敌情,屡出奇兵,打了不少胜仗。

他的才华,也引起了总督胡宗宪的关注。

徐渭的机会来了,胡宗宪请他做师爷,这对徐渭来说,是一个机会。

可他不想像哈巴狗一样,给个骨头,就屁颠屁颠跑过去,他提了自己的要求:

你对我要有礼貌,不能把我看成下属,呼来喝去,也不能限制我的自由。

一句话,他是去做人,不是去做狗的。

胡宗宪答应了,毕竟有才华的人,都有自己的性格。

每个人都想成功、光宗耀祖,但代价不应该是失去自己,不应该是摧眉折腰。

三友图轴 南京博物院藏

05

在胡宗宪帐下,徐渭开始了他的奇葩生活。

与其他的打工人相比,徐渭处处都透着格格不入,别人见到总督,毕恭毕敬,低眉颔首,徐渭呢?他经常戴一个破头巾,穿着破布衣,昂首阔步,腰挺得比总督还直。

总部开会,很多人都恭恭敬敬,徐渭呢?大大咧咧,没个规矩,见了总督,有时候连招呼都不打,拱拱手就坐下来了,说话时,不卑不亢,高谈阔论,一点都没有和上司说话的觉悟。

他的率性,还不止这些,他在议事大厅肆无忌惮地谈笑戏谑,和风流才子们出门喝酒,夜不归宿。

徐渭越是这样,别人看他就越不爽。

可他就是这样,丝毫不管别人怎么看。

也是胡宗宪爱惜人才,没有怪罪他。

徐渭也确实很有才,他为胡宗宪写的《进白鹿表》,连皇帝看了,都赞赏不已。

有才,才可以狂。

无才还狂,就是找死。

对于徐渭,胡宗宪是真的爱惜,他将徐渭奉为座上宾,让他吃饭有鱼肉,出行有车马,这是天大的优待。

他跟徐渭开玩笑说:

你就是一介文人,不是我你哪能如此显贵?

徐渭怼他:

你纵然是英雄人物,但没有我,必定难传后世。
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,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

徐渭遇见了他的伯乐。

这样的礼遇,让其他人羡慕,可徐渭却感觉不对,他觉得,不自由了,如同被关进了笼子里。

他自嘲,如养在笼子里的动物,看似吃饱喝足,其实失去了生命里最重要的自由。

他要自由,不想被束缚。

可是束缚已经在了,徐渭的心里,就生出了苦闷。

幸好,还有艺术,还可以创作。

他偶尔逃进艺术,去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,工作之余,他利用闲暇时间,写了一个戏剧,就是《四声猿》。

这可了不得,后面的那些戏剧大师一看,奉为圭臬。

明朝的戏曲理论家王骥德说:

“徐天池先生《四声猿》,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。”

戏曲大师汤显祖见了,反复演唱,惊呼:

“安得生致文长,自拔其舌!”

汤大师比较直接,崇拜之情也与众不同,竟感叹,怎么写得这么好呢?

徐渭本是想发泄内心苦闷,借此反抗束缚,表达自己追求自由的渴望,总而言之,就是一些愤世嫉俗者的肺腑之言。

但他这业余之作,直接被称为明代第一曲。

艺术,是人们对平庸生活的反抗和超越,是对生命之苦难的对抗和深思,是对人生束缚的挣脱与升华。

06

给胡宗宪打工的日子虽然内心苦闷,但若以世俗而论,那确实是徐渭人生的巅峰时刻。

可那样的日子,随着胡宗宪遭人诬陷,锒铛入狱,彻底失去了。

胡宗宪入狱后,徐渭也被吓到了。

他很清楚,一旦被连带入狱,怕是想好好死都不能了。

怎么办呢?

徐渭一介书生,只能装疯避祸。

墨牡丹 纸本水墨 124.8cmx31.8cm 台北故宫藏

可是装着装着,想着自己大不幸的一生,他好像真的疯了,活着活着,突然就想去死了。

所以,他给自己写了墓志铭,大概就是说,发疯了一段时间,想去死了。

他这样描述自己:

贫贱,懒散,耿直,所以怕与显贵交往,可这在别人看来就是傲慢。

跟别人在一起,有时会衣不蔽体,好像是玩世不恭。

对此,人们多有不满,然而,这并不是真实的徐渭啊!

他还特别提出,自杀时,请各位亲朋好友不要阻止,更不要试图解救。

他还安排了身后事,说自己不善挣钱,死了连丧葬费也没有,只有几千卷书籍、两架浮磬、几幅剑术画谱、几卷自己乱笔涂鸦的诗文。

反正不管怎么说,就是不想活了。

墓志铭写完了,该交代的事情也交代了,接下来,徐渭开始了他的自杀生涯。

不对,还有一件事没完成,那就是,还没给自己做好棺材,于是,他找来木匠,做好棺材。

这下,真的可以去死了。

他找来一颗钉子,扎进自己的耳心,血流如注。

这样疯狂的自杀方式,当真比剖腹自尽需要更多勇气,可是徐渭还是没死成。

耳朵却开始流脓,让他痛苦不堪,医治了几个月,才算缓过来。

这是第二次,接下来就是第二次。

第三次,他尝试了九次,手段一次比一次残忍。

有一次,他竟然跟自己的下体过不去,想用变成太监的方式自杀,他用巨锥猛刺阴囊。

这种死法,真的需要一点疯狂,不然真下不了手。

但徐渭没死成。

后来,他又将目标对准自己的脑袋,用斧头猛砸脑袋,头破血流,还是没死成。

他九次尝试自杀,但9次都没死。

可能老天都觉得,他还不能死,他的画还没有画出来,他的诗还没有写完,他的人生,还需要继续受苦。

07

九死不死,也该看开了,疯病也该好了吧?

但徐渭并没有,他更疯了。

他将自己的妻子给杀了,因为他恍恍惚惚之间,看到妻子背着自己偷男人。

杀人偿命,自古皆然,徐渭进了大牢,按律当斩。

所幸多年来,他还有些朋友,他们四处打点,保住了徐渭的命。

进了大牢,徐渭也不再想着自杀了,他写诗感慨:

九死辄九生,丝断复丝续。

岂伊眇德躯,而为神所笃?

既然老天爷不让我死,那就好好活着吧。

他写自己的字,作自己的诗,画自己的画。

在大牢里,他待了7年。

直到万历元年,新皇帝登基,大赦天下,徐渭才被释放出来。

他走进自家的老宅子,过着自己孤孤单单的生活。

“几间东倒西歪屋,一个南腔北调人”。

老旧的房屋,已经歪了,显得有些破败,住在房屋里的人,还是不合时宜。

那一年,徐渭53岁,是知天命的年龄了,从牢里出来的那天,是大年三十,他走进一家小酒馆,喝了几杯酒。

人生,就这样重新开始了。

人生啊,如此离奇荒诞,他开始写,开始画。

他用艺术向灵魂寻求安宁,向天地发问。

这一切,到底是为什么?

答案是,这就是你不得不经受的一切。

他活得越来越平静了,他去感谢朋友们的救命之恩,和朋友一起著书修史,《会稽县志》完成后,他毫不留恋,毫不在意,扬长而去。

他曾经的朋友,现在已经功成名就,邀请他一起去边塞考察。

年近花甲的徐渭,满头白发,在边塞不辞辛劳,四处寻访。

偶尔,他独自漫步,欣赏大漠孤烟、长河落日的壮丽风景。

一眼看去,晴空万里,没有一点生机,蓝天,落日,还有他,徐渭。

风景苍凉壮阔,徐渭的心,也开始宽阔起来,心里的天地,也渐渐变得丰富。

墨笔人物花卉册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

08

边塞归来后,徐渭接受了朋友张元忭的邀请,去了北京,寄居在张元忭家里。

这个张元忭,就是张岱的祖父,在徐渭杀妻案中,为救徐渭,出了大力,是徐渭的救命恩人。

张元忭这个人,不是坏人,但为人刻板规矩,是封建礼法的坚定的捍卫者。

而徐渭,就是一个规矩的破坏者。

他张扬不羁,他的很多行为,在张元忭眼里,都是离经叛道,都是不规矩的。

因此,徐渭总是被说教。

这些说教,让徐渭很难受,他说:

“我杀人当死,也不过是颈上一刀,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!”

做人,徐渭真的不太擅长,哪怕说几句好话就能让大家都开心,他也不愿意说。

他落落寡合,格格不入。

他看不惯别人甘受束缚,别人也看不惯他特立独行。

相看两厌,他离开了北京,回到自己的老宅子,从此以后,他常住山阴,不问官场事,活得我行我素。

年过半百,半截身子已经埋进了土里,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,不用学做人,做自己就好。

他闭门谢客,谁也不见,养了一条狗,同吃同睡。

没钱了,就画一些画,拿出去卖,卖画为生。

可是他的画,总是卖得很便宜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很多来买画的有钱人,都是那些土豪乡绅,达官贵人,看着他们那一脸油腻相,徐渭就讨厌。

所以,凡是他讨厌的人,千金不卖。

所以,徐渭很穷,穷得经常吃不上饭。

年纪越大,他就越真实,对那些虚伪不真实的人,他极度讨厌,遇见讨厌的人来拜访自己,徐渭就关着门,有时候人家推门而入,他就大喊:

徐渭不在,徐渭不在。

来人狼狈不堪,一脸尴尬。

这样的徐渭,让人喜欢,却也容易得罪人,很多人都讨厌他,因为他让那些人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庸俗和不堪。

有一次,县令来访,前呼后拥,徐渭很看不惯,就给了县令一个闭门羹。

不仅如此,他还写诗讽刺:

传呼拥道使君来,寂寂柴门久不开。

不是疏狂甘慢客,恐因车马乱苍苔。

县令也是妙人,看了并不恼怒,反而换上便衣,独自拜访徐渭,两人成了好友。

有朋友拜访,他们就关起门来喝酒聊天,酒喝多了,徐渭的才情也溢出来了,就写了一个《酒史》。

这个世界,缺少的不是世俗的成功者,而是在逆境中,依旧坚持做自己的人。

是他们告诉了我们,什么才是真正的风骨。

09

1586年冬天,大雪纷飞,徐渭那个东倒西歪的房子,被大雪压塌了。

没办法,徐渭只能再次寄人篱下。

他在雪中,赤着脚艰难地搬家,衣服打满补丁,他想喝一杯温酒,可是身上一个钱都没有。

穷困如此。

他本爱书如命,可是而今,为了生活,他变卖自己心爱的书籍。

不仅如此,他还自己种地,如同老农,看着都让人心酸。

幸好,他的生活里还有写字画画。

晚年的他,虽然在这个世界受苦,但灵魂却在艺术的世界里洗尽铅华。

他自称青藤老人,下笔越来越饱满,一幅又一幅作品被画下来。

都是艺术史上重要的色彩。

1588年,他的老友兼救命恩人张元忭去世,徐渭前去吊唁,可是他讨厌张元忭的后人,他们穷奢极欲,贪图享乐。

徐渭不想和他们说话。

于是,徐渭径直走到张元忭的棺材旁,拍着棺材大哭说:

只有您知道我呀!

哭完了,一句话也不说,掉头就走,张家人一脸懵的追上去一看,才发现是徐渭。

1593年,徐渭73岁了。

他将自己的一生大事编成《畸谱》一卷,完稿后不久,徐渭就去世了。

去世时,家里除了一堆书画稿,就只有一只一直陪伴着他的狗。

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,可是他给这个世界留下的艺术作品,走了几百年了,影响了许多人,它们还在继续向前走。

只要这些艺术作品还在,徐渭的精神就还在。

杂花图卷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

10

徐渭是一个天才,在很多方面都成就斐然。

作为戏剧家,他的《四声猿》是让很多戏剧大师都奉为圭臬的瑰宝。

作为书法家,他的书法在这个世界流传着。

草书自度曲 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

作为画家,他更是连郑板桥、齐白石等都视为偶像的存在。

总之,人家看他的戏剧,就觉得他戏剧第一;看他的画,就觉得他画工第一;看他的字,就觉得他书法第一。

但徐渭自己说:

“书法第一,诗第二,文第三,画第四”。

明代的收藏家周亮工直接怼:老徐骗人。

他的字,他的画,他的戏,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他这个人,更是独一无二。

徐渭写过一首诗:

“半生落魄已成翁,独立书斋啸晚风。笔底明珠无处卖,闲抛闲掷野藤中。”

这就是他的一生,苦过,画过,写过,在那个庸俗的世界里,他拒绝庸俗。

然而,也正因他不愿与某些东西同流合污,他守住了自己,用他手中的笔向这世界宣告,人,还可以这样活,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。

文|不有趣灵魂&素履

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开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